,关宁军可以做出任何形式的选择,不论是投靠后来的李闯还是转投后来的大清,都是一个必然。
关宁军的本质已不是边军,而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利益群体。借助今明之间的角力为自身谋取利益,这才是他们的根本原则。
因为张宁这个“偶然”因素,大明朝显露出了一丝强大,崇祯皇帝也终于动了对关宁军下手的心思。最先察觉到风暴气息的吴三桂开始试探着接近宣慰军,这还不能算是他对关宁集团的背叛,只能算是脚踩两条船而已。
截了金军后勤的胜利,就是吴三桂……吴家的投名状!
只不过,现在的张宁还无暇去估计这些更高层面的东西,他只需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的张宁有些后悔,后悔自己太谨慎太保守了。
若是派遣一支偏师,和吴三桂一起绕到敌军的背后,就可以形成对广宁的前后夹击之势,会占据更大的主动。
但这种后悔仅仅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
出于对关宁军的深深戒备之心,就算是事先知道实情,张宁也不敢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
不管怎么说,吴三桂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张宁就应该履行自己的承诺。
“借调”吴三桂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只需一纸公文,吴三桂就成了张宁的“参知将”——基本上等同于二级参谋长。
而吴三桂的老爹和兄弟则代表关宁军押送战俘南下了。
在关宁集团和朝廷之间,两面下注,将来无论时局如何变幻,吴家都可以屹立不倒,才能保住整个家族的长久富贵。
面对这种状况,连张宁自己都觉得很有意思,自己的手下竟然聚齐了洪承畴、吴三桂这俩名动天下的大汉奸,而且还和曹化淳打的火热,简直就是汉奸集中营了。
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