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做的更好。”崇祯皇帝的脸色很好,称赞了一句之后说道:“兵部拖拉的习气年深日久,朕估计杨绍廷还在坐他们的冷板凳,你去兵部宣杨绍廷吧。”
“是。”
又过了一个时辰,黑暗渐渐退去,天光开始放亮了。
御道天街上,车轿渐渐多了起来,紫绶金章的国家重臣们相互寒暄客套着进了宫门,齐聚在武英殿上参加今日的小朝会。
一个太监站出来尖着嗓子喊“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这个情形只会在戏文里边,真实状况却不是这个死板的样子。
崇祯皇帝和臣子们一起说了些早就拟定好的议题,能当场作出决定的就拍板了,实在不能决定的就交给有司人员继续讨论,一切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在这个过程中,崇祯皇帝始终有意无意的用眼光的余光去扫兵部的那几个堂官,这让他们很不自在。
难道是做错了什么?要不然为何万岁总是用这种眼光看人?
越是心虚就越表现出一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样子来,自始至终不发一言:朝廷的事儿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发言不开腔做不会有错了吧?
“难道兵部就真的没有什么要对朕说起的事情吗?”
这是直接点名了呐!
肯定出事儿了,要不然万岁不会公然点兵部的名字。
经验丰富的兵部官员赶紧搜肠刮肚,想想自己是不是疏漏了什么。
难道说什么地方又激起了民变?还是说海寇又在肆虐?或者是女真人又犯两辽之地了?
不管怎样,既然皇上问起来了,再装聋作哑肯定是不行了,好歹得说出点什么来。
兵部官员摇头晃脑的说道:“今岁天下大旱,又逢暴雪,山、陕、鲁西歉收,有小股流民闹事,地方上早有防备,想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波澜。如今袁督厉监辽蓟兵事,已有了些起色,应该也是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