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三操两会”就是字面的意思,每个月有三次例行的基本军事作训练,然后在月初和月中分别有一次集体的列队演练,仅此而已。
每个月有三次基本训练和两次集体操演,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算是合格的军队。
当兵吃粮保家卫国,战时冲锋陷阵浴血厮杀,非战时就应该刻苦训练强大自身,这完全就是最天经地义的事儿。其实在整个封建时代,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这倒不是因为古代的人们懒惰携带,而是因为成本的缘故无法实现。
每个月当中只有五天时间进行训练,剩下的二十多天基本就是在“放羊”,看起来好像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但却是历朝历代的常态。
训练是需要成本的,是要花钱的。
被、服的折旧,器械的损耗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训练成本,是万万不能减少的。每次训练都要有“加菜银子”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开支,造成的损害都需要计算在成本之内。
在正规的训练当中,弓、箭、刀、枪肯定会有磨损,盾、甲、车、马也会有损耗,士兵训练之前之后总要加点伙食意思意思吧?人吃马嚼的全都是钱呐。
朝廷调拨下来的作训费用是固定的,训练的越多开支就越大,钱从哪里来?
那点少的可怜的作训银子都不够当官的贪,还怎么训练?
作为军官,除了吃空饷和喝兵血之外,想方设法的把作训银子划拉到自己的腰包里也是生财的重要手段,当然不愿意进行频繁训练。当兵的自然也就愿意落个清闲,就更加的没有积极性了。
时至今日,连“三操两会”这么低的标准都成了一纸空文,就算是边防军也无法保证这个最起码的及格线了。至于说卫所兵,那就更加的提不起来了。
在这个年月里,很多卫所兵一辈子都没有进行过训练,甚至一辈子都一件属于自己的衣甲,真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