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将士挟持,讨伐我义弟的天子诏书,恐怕并非出自天子本意,而是有奸臣作祟。坚相助冀州牧,清君侧,中兴汉室,何来弃暗投明之说!”
孙坚中气十足,与袁隗在两军阵前辩论。
袁曹联军取得天子诏书,讨伐徐天,占据大义,名正言顺。
而徐天也有对策,那就是自古以来屡试不爽的“清君侧”。
天子身边有了奸臣,徐天、孙坚要讨伐天子身边的奸臣,而不是起兵对抗朝廷,如此一来,也算是师出有名。
袁隗用拐杖敲打地面:“孙文台,你可知你是在与朝廷作对,与天子作对,若是兵败,必定株连三族!”
“我孙文台从不怕死,更不受威胁。兄弟之恩,唯有生死相报而已,今日让我孙文台领教一下汝南袁氏的实力。”
孙坚拔出古锭刀,面无表情地直视袁隗。
袁隗在汉臣的辈分过高,孙坚不敢直接动手击杀袁隗。
另外,袁隗身边有一员猛将,死死地盯着孙坚的一举一动,防止孙坚剑走偏锋,击杀袁隗。
这一员猛将气息不弱,即使是孙坚,也没有把握在此人的护卫下杀了袁隗。
除了护卫武将,袁隗身边还有一对兄弟,谋士打扮,其中年纪最小者,不过十岁出头,好奇地打量孙坚。
不知为何,这人给孙坚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本初,交给你了。”
袁隗本来以为凭借汝南袁氏的威望,可以让孙坚臣服,但孙坚让袁隗大所失望。
官渡之战,劝反孙坚失败,双方还是要凭借实力说话。
“叔父,交给我吧,待我击破孙文台,必定让其后悔不迭。”袁绍拔出佩剑,指向孙坚,“孙文台,今日看看你的剑锋利,还是我的剑锋利!”
“当初你在我义弟手下,丢盔弃甲,逃离冀州。汝南袁氏,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