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地脉平整山川,修士出手改造建筑,速度远超蓝星最顶尖建筑集团。
唯一缺陷,便是人口不足,偌大城池显得有些空荡荡。
红鸾星君的神像已经传至大顺,朝廷一心想要增长人口,请示过行瘟使者后,对此大力欢迎。
此时。
大顺百官汇聚太和殿。
徐烨端坐上首,听下方百官争论。
殿中没有内侍、婢女,大顺人口匮乏,徐烨以身作则,删了内侍宫刑之类的律法,并带头生了十几个儿女。
修士施法,生男生女随心所欲。
只是少有人如此做,等于孩子一生下来,修士就有了因果业力。
今天百官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应对大乾国书,该不该开山借道,支持大乾南征青丘。
这是大乾第一次,对大顺发来正式国书。
之前大乾都是称呼伪顺,绝不承认大顺立国,多次叫嚣发兵讨伐。
弘德帝一上任,就发来国书,让大顺官吏看他顺眼了许多。
大顺国小人少,上朝的官吏不过十几个,简单的六部构架,各种繁文缛节的部门由礼部兼管。
礼部何尚书支持借道,说道:“这是缓和两国关系的最佳时机,无论大乾南征胜败,日后我朝与大乾地位平等!”
户部、工部同样支持,因为大乾答应,可以将一部分后勤供应交于大顺。
大顺本就脱胎于大乾,在座官吏自然清楚大乾潜力,千年积攒的底蕴,莫说数百万大军,再翻几倍也无需大顺支持后勤。
如此做法,只是委婉的交一笔借路费。
大顺国朝初立,即使吞了蛮族残余财富,国库中仍然能饿死老鼠。
刑部、吏部表示支持陛下决议,对大乾借道之事,亦可亦不可。
“数百万大军借道,谁知道是不是另有心思?即使现在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