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种种,得晋阳时足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后来治政晋阳也很顺利。
长安这里可能会出现无数个宇文歆,同样也会出现无数个王氏家族,你若不早做准备,进城之后就要手忙脚乱,一个不慎,让军队脱离了掌握,那才叫笑话。
所以一场场的军议商量的就是严格军纪,不得滥杀之类的口号和行动,再加上入城时哪个要接管城防,哪个要收拾俘虏,哪个又要掌管城中各处衙署,谁又要去跟城中的贵族们打交道。
如此种种,事无巨细,能想到的就要安排好了。
接下来就是让杨续修书一封传回晋阳,让晋阳众人可以起行南下了。
除留下必要的官吏,守军之外,陈孝意暂留晋阳,任并州总管,晋阳其余各个衙署的人们则都要搬来长安,不管长安的人事到时候有多拥挤,也必须先让政令通达起来。
长安中的官吏要甄别任用,从中还要挟制门阀世族,必须要有大量的自己人,而先降的有好处,后降的喝汤,出力的必然有功,没出力的靠后站,等等等等,这都是既定的路数。
从晋阳到长安,路程不算太远,那边也早有准备,可一来一回,快则十几二十天,慢了就得一个多月,时间上不很紧凑。
而晋阳人家到了关西地界,又会跟本地人产生多少冲突,会不会酿成不可收拾的祸患,谁也不知道。
反正李渊就是一个前车之鉴,他从晋阳带回来的人们都是出了大力的功臣,可很多人在长安过的并不如意,被排挤还好说,像刘文静之类就已经掉了脑袋。
再加上河南人,河北人,山东人此类来自北齐故地的人们,还有那些南人,经过了隋末战乱的洗礼,各个都要弥合分歧和敌视,在他们中间找到一些相互制约的平衡。
一想到以后就要面对无休止的政治斗争,李破又有些心里发堵。
当然了,从这些准备也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