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议,简单一些就好,不要让太多闲杂人等出现,若有窥伺之事生,少不得又是一番麻烦……”
几个人皆都点头称是,李破挥了挥手开始赶人,“你们两个这就去吧,有什么事便寻裴太守商议。”
罗士信和薛万彻立即起身,锤击着胸甲领命而去。
李破这才端起茶碗慢慢抿着茶,看向桌案上摆放的书册,大堂之上一下便安静了下来。
桌案上的书册码放的整整齐齐,李破扫了两眼,便也晓得,一边儿放着的是绛郡户籍,一边则放着绛郡的田籍,这是属于一郡民曹掌管的事务。
还有一侧,则摆放着绛郡的官籍军籍,显然是由功曹和兵曹收录,桌案上最厚的一摞则是绛郡仓储的记录,这是独立的度支之事,应该归于仓曹主管。
大致而言,一郡军政事务最主要的记录文本就是这些了。
当然,这也不可能是全部记录,李破随手翻了翻,都是些总录。
他对这些并不陌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珍贵,同样知道这些东西的来源和程序。
大概来说,总录这玩意应该一年小查一次,进行消减或是增补,两到三年大查一次,彻底更新旧有记录,大查的这一次按照之前的隋律,应该由京师御史台派人来一同办理,并要复录带回京师。
除了作为京师诸部管理地方的依据外,同时也是地方官员考功之用。
这是一套比较完善的统管体系了,也是汉末战乱之后,渐渐归于中央集权的最好体现。
见李破的注意力转移,裴世清趁机解释道:“从大业四年始,绛郡所有新旧文录,都在此处了,其中大业九年至大业十三年,河东多有动荡,赋役沉重,绛郡逃人渐多,所记不详之外,其余应皆都无虚。”
为什么是大业四年开始,这个问题裴世清没说,李破想想也就明白了,大业四年正是汉王杨谅叛反结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