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破就已经召集众将商议了不知道多少次,这一次,他制定了战略不假,可战术上,他需要集思广益,而非是独断专行。
他没有那个信心照顾要方方面面,因为这根本不是一场常规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
这样数目的两支大军战于沙场,打上多少时间,出现多少意外,都不用奇怪,也许在战时,只要自己的马腿崴上一下,都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很快,李破就调整好了心态,将这次战事当做了一次磨砺来看待,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麾下的大军,都是如此。
顺便,摒除了那些无端的躁动,带着非人的冷静投入到了一连串的军议当中去了。
唐军无疑拥有着兵力上的优势,可在李破和他麾下的将领们看来,并代大军这样的边军精锐,不唐军能用人数来补齐实力上的差距的。
唐军的兵马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并代大军的胜算反而越来越大。
这种很像引力理论的道理其实是很有些依据的。
唐军如果只有十万众,在野战中唐军必败,可随着唐军兵力增多,无疑会给并代大军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可等唐军的兵力来到一定地步,兵力上的优势带来的好处反而便渐渐消失了,不管他们是十七八万,还是二十多万,对于并代大军而言,好像都没了什么区别。
这种现象被将领们屡屡提出,开始的时候有点像自我安慰,说的人多了,大家却都觉得有了道理,连李破后来都隐隐觉着,要是唐军再多来些就好了。
当然,这不是什么战略战术,只是增强了将领们战胜对手的信心罢了。
最重要的是选择一处能给予敌军痛击的战场,换句话说,就是决战之地。
这对于唐军来说,很重要,而对并代大军来说,尤其重要。
因为对于并代大军而言,一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