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心态。所以他跳了出来,用另一种方式来思考与处理。其实这也有铺垫,他教育周家姐弟说不是要他们去学做匠人,但要转换思维的方式。这也像金刚经里佛祖的说法,佛祖没告诉信徒佛是什么,他只说什么不是佛,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把一切不是的都堵住了,最后剩下的就是佛的本义。宁毅就是把乌家所有能挣扎的路都堵死了,剩下的就是我说了算。
决定宁毅这种心态和思维角度的,其实很简单。第一,他只想做一个赘婿,过这种平淡甚至平庸的生活。第二,保住苏檀儿接班人的地位。要保住苏檀儿的地位,不一定只有皇商这条路,但读者(应该说是我)完全被香蕉带到沟里去了。他不断强调,只要能拿下皇商,一切迎刃而解。这是何其邪恶的心理暗示。但事实上,只要苏檀儿能使苏家的事业更进一步,她就成功了。只要苏檀儿成功了,宁毅也就能继续低调地生活。
宁毅的低调是真低调。他在不得已出手的时候曾经低叹敌人太过分,使他做赘婿都不安宁。很多书的简介和初衷,都想刻画一个低调的人物,那种扮猪吃老虎,玩弄世界于鼓掌,但成功的很少。因为那些作者不肯在某些情节上放手,把主角真正独立出来。不论大事小事,总有主角的身影,这如何能叫低调?
但宁毅不同。他换了一种思路之后,把事情往自己需要的方向推了推,把敌人的后路该堵的都堵了,然后走人。所以他也没去追究到底谁买凶刺杀了苏伯庸——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谁是主谋。但这是随着事情的进展,自然显露的,宁毅并没有穷究的心思。抓大放小,水落自然石出。
这大约就是传说中的大局观。大局观啊大局观,这仨字说起来容易,想要做到这份上,不知要修炼多久,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局才称得上大。要想大局观,先要知道局的边界在哪。再大的局,外面总还是套着一层,构成更大的局。所谓的大局,也只是自己能最大影响的那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