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学床,可以让使用者半躺。
另外舱内还有一套防水的电脑系统,保证使用者可以在舱内,操作液压舱,甚至临时接管飞船的指挥工作。
这套舱内电脑,配合呼吸头盔上的纳米显示屏,可以让使用者无障碍地使用舱内电脑。
黄修远开口问道:“洪博士,现在人体实验进行得如何?”
“在地面的实验非常成功,我们在目前改造好的5台液压舱上,进行了很多测试,其中有10名志愿者,在液压舱内累计测试了385个小时。”洪文信抬了抬眼镜解释道。
黄修远接过宋义建的实验报告,粗略翻看了一会。
从测试报告的情况来看。
目前液压舱的人体实验,一共有5台液压舱,50名志愿者,一共进行了1583次实验测试。
主要是测试不同液压压力、不同测试时间,以及个体之间的诧异。
虽然之前做了很多动物实验,但人和动物毕竟不是同一物种,各种差异是要仔细验证的。
目前洪文信团队,已经初步确定了人体可承受的液压压力最佳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人体承受的压力,几乎等同于蓝星地面重力。
虽然液压力和重力存在一定区别,但这已经是当前,人类已有的技术水平下,可以实现拟重力的最佳方案。
不开发拟重力技术,那人类在外太空的发展,将受限于一年大限,必须不断轮换宇航员。
就算是采用轮换方案,宇航员也不能频繁进入外太空,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宇航员,一生中,可以在外太空执勤的时间,不能超过5年。
就以人均寿命75周岁计算,宇航员从25岁工作到55岁,大约有30年的工作期间。
在这30年内,宇航员真正进入外太空的时间,最多只有5年时间,即六分之一左右。
如果频繁进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