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墨这样的大家,至于某些小家,除了开宗立派的祖师爷外,再也没人另立山头,证道圣人。
当然了,获得君子头衔肯定是不需要作出这么夸张的学问。
对于儒生而言,只需要在君子六艺中的某一条道路上,积累一定的新学问。
如此,中洲文庙才能酌情给予头衔。
而若是能再更扩展一步,在百家争斗的天地人三道上,有新的学说诞生,那便可染指比“君子”更加稀少的“贤人”头衔了。
赵戎之前在终南国儒道之辩中提出的“体用一源学说”便可以大致划归此类,虽然还没有达到获得儒家“君子”、“贤人”头衔的标准,但也足以让晏几道得知后感叹不已。
赵戎也发现了玄黄界诸子百家的这套体系有些类似于他前世的学术圈子。
晏几道等书院先生就像赵戎前世所在的大学中,那些学问精深,但还未发表过顶刊的教授们。
赵戎也从中看出了他自己来自前世的先知优势。
同时还有不足之处。
赵戎前世就爱好古文,通读正史野史,还喜欢看杂书,连什么古代商号票号、草药古方等偏僻知识都有说涉猎,不过懂的更多的还是他的本专业。
赵戎前世记忆中断在熬夜写写毕业论文之时,他犹记得,此文他苦心准备了大半年,名曰《先秦诸子小论》。
为此,赵戎翻阅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先秦诸子学派的资料,对他们主张的很多思想都有所了解。
如今赵戎得益于本身记忆力记好,对这些百家诸子的学说倒也还记得不少。
苏醒记忆之后,赵戎经常读杂书,涉猎一些玄黄界诸子百家的书籍,也是有了解此方世界的它们与前世历史的区别。
确实是让他发现了不少“被遗忘的宝藏”。
但是,就像晏几道所说的,因为赵戎对于这些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