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六百三十八章 达成一致

第六百三十八章 达成一致(4 / 5)

码的。

当然,我并不建议强制推行,均采取自愿的原则。以大明当前的国力,每年支付这两百余家世袭武勋的俸禄不是大事。

不愿意融入这个新的体制,将来靠着一个世袭的爵位和俸禄,也就是个全家温饱的水平。国公应该是知道情况的。”

狗急还跳墙。张昭确实没打算强制推行,所以要顾士隆做个榜样。

而国朝的武勋,说句实话,仅仅是靠那几百户、几千户的食禄,也真就是个温饱水平。想成为豪门、世家,那得要搞别的产业或者拿到差事。

他现在指出一条新的路来:读军校,进军中升迁,大部分武勋最终肯定还是愿意跟着他走的。

当然,先反应过来的,得利会最大。后面扭扭捏捏,不情不愿的,没真本事估计也就喝点汤水。

因为,张昭的军校招生制度看似公平,其实公平个屁啊。这年头能读书识字的,达到初中学历的,大明朝普通的百姓能有这财力?反观武勋们,他们的子弟读书、练武的钱总是有的吧?

所以,张昭会在招生之外,专门给军中一批名额。

实际上的政策还是有向武勋们倾斜的。他们起点高啊!但真等几十年后,义务教育普及,国民的生活水平逐渐上来,这些武勋们的优势就会被抹平。

现在就看各人的眼光。

张懋给张昭说的有点不痛快,盖因他也是世袭爵位的得益者,但仔细想张昭的话,确实如此。他们这些人真没有谈判筹码。不愿意效力?有的是人愿意争取一个不世袭的爵位啊!

“问题就在于,大家现在就以为这是潜规则,不降等就无法袭爵。”

张昭摊手道:“这是吏部的锅。他们是不收钱,就不给办。顾士隆家境一般,所以拖了一年多。而不是非得降等。我只是拿他做个榜样。”

马文升咳嗽一声,他宦海多年对下面捞钱的门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