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的时候,他们也是搞的这种治国方略:不该政府管的事情就不要管,都交给市场去管。
但张昭更喜欢的是增加大明朝廷的权威和权利。
因为,要充分的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第一,西方这种凭借着自由市场竞争的模式,积累财富靠的是掠夺,然后发展数百年才有的成果。
一个字:慢!
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苏联和我们补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用了多少年?
第二,西方的自由市场竞争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和财富浪费。
工业化当然是好东西。但是自由、充分的竞争会带来产能过剩。所以就有那种奇观: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河里去。数一数英国完成工业化之后,在欧洲大地上特别是西欧在一两百年内发生过多少次经济危机?
所以,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在工业化的同时,大明的朝廷要有管控市场的能力。
因而,用张昭的观点来看,将天下划分为十三个布政司和南北两直隶这是不够的。而是要增设官吏充分的调动大明的人力、物力资源,迈向工业化时代。
而增加官吏的数量和刘健刘首辅的治国理念是相悖的。刘首辅拒绝冗官。
所以,张昭这封奏章送进京师,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刘首辅如果认可张昭,张昭这一套好用,在大宁、永平府、辽东都运作的不错,他完全可以搞拿来主义嘛。但是,要一个七十一岁的老人改变他长期以来固有的观点,这何其之难啊!
…
…
张昭正笑着,房间门被推开,高一典跟在王武身后进来,略显腼腆,“大帅…”
王武一眼就看到张昭脸上的笑容,他和张昭要亲近得多,直接问道:“相公,什么事情这么高兴?”
张昭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