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3 / 4)

世通行的数学体系。

在后世,一道数学题,不管是什么语言去表述题干,可以写的千奇百怪,但最后写出来的数学公式,肯定都是一模一样的。

阿拉伯数字,再加各种数学符号。

张昭的目光为何会突然转到数学上去。这并非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决定。

而是因为,这是程朱理学的极大漏洞。

理学家,特别是其开创性的人物亚圣朱熹,他们认为数学是神秘的,是不可认知的。

朱熹研究数学,研究是易经八卦,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这能有屁用啊。网上竟然还有人吹他有贡献。

把好好的一门科学,搞得完全神秘化。这叫什么贡献?他是证明过什么定理,还是提出过什么猜想?或者,推广过什么数学理论?完全没有。

朱熹于数学是没有丝毫贡献的。而他把数学研究成这个鬼样子,估计搞个鸡兔同笼的小学题他都算不来。更别提圆周率,开平方,方程组这些复杂的数学知识。

朱学渣说:不是我水平菜,而是这东西本来就不重要。理、气(象)、数。象也者,尽物之形也。数也者,尽物之体也。有是理,便有是气。有是气,便有是数,物物皆然。

所以,结论是“理”是第一位的。

牛逼不牛逼?

然后,他的门徒们都信了。

其实我们学过数学都知道,小学数学和初中代数,只能解决一些日常的小问题,算个账什么的。或者解决工艺上的一些问题。但很难让人感到震撼。

但是,数学到大学之后呢?就可以看到其应用。比如:统计学、概率学。

张昭就是要把数学竖起来,然后往总结经济规律、治国方略上去推论,至少画个图表,比“之乎者也”有说服力吧?

这是他找人和河东派论述的底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