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被张昭的信使带入京中。
张昭回京的信使去了两个地方。第一,真理报社,告知主编汤玄策。这年头并没有电视机,也没有互联网。报纸是如今传播信息的第一选择。
第二,去皇宫。将消息告知萧敬,由萧敬专呈给天子。
报社镇。
十一月初的午后,天阴沉着,寒风呼啸而过。即便如此天气,这里的大小酒楼、茶铺酒馆依旧是生意红火。
盖因,报社镇是如今京师里的消息集散地。
很多记者的稿件其实早回来,但是要到第二天或者几天后才能发。而这就是消息来源。再加上来打听消息的各权贵家奴仆,他们本身自带消息。
因而就有眼前这么一番局面。
报社镇中最大的酒楼望海楼二楼雅间中,按照惯例,一帮报社的主编在此聚会,喝茶闲聊。
论道报的主编张名尹和几名“朋友”聊了一会京中养济院、漏泽园的近况。
京中如今销量超过一千份的报纸已经达到二十余家。所以报业协会里面都是分成极大派系。
弘治十五年七月,弘治皇帝令各边卫设养济院、漏泽园,即养老院和孤儿院。这将大明这一善政推到报纸的关注之下。京师之中当然也有设置。
“不查不知道。京师之中的养济院、漏泽园弊端且不去说。听闻新军营下属的国泰商行捐赠最多,而且领养的孤儿也最多。听说都去新军营中读书。”
领养孤儿,参军,这是很有点犯忌讳的事。
张名尹笑呵呵的看向真理报主编汤玄策,“汤兄,你们真理报不报道一下?”
其余十几名总编都看向汤玄策。
真理报势力最大,除各报纸背后的东家和张昭交好的报纸以为,其他报社基本都和真理报关系一般般。
真理报倒了,大家才有饭吃啊!盼着同行死,明代一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