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卿,报禁一开,你有把握能竞争得过其他报纸?京中巨富者不在少数。”弘治皇帝询问道。
以他的看法,目前,创办报纸想要成功,只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即可。而京中从来就不缺乏有钱人。他这个皇帝都算是穷人。
张昭知道弘治皇帝说的是对的。
若干年后,外戚李园修建清华园,花费白银几十万两。再远到崇祯年间,李自成拷打出7千万两白银。所以,不要低估明朝京中权贵们的财富。
但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金钱啊!而是内容。
张昭肯定的道:“陛下,臣有把握。国泰商行的印刷机,臣都打算卖出去。但刘尚书的提议,臣有部分不同意。报业出兴,新生事物需要鼓励其发展。臣希望保留真理报、论道报在六科廊房抄录奏章的权利。毕竟,这两份报纸是陛下允许创办的。”
其实,刘大夏他们想要控制报业、舆论,最好的办法不是和真理报搞市场竞争。而是直接让通政司对报纸内容进行审查。
张昭不待弘治皇帝思考完毕,也没藏着掖着,挑明道:“陛下,从长远来看,报禁一开,必定会有各种奇谈怪论。朝廷日后有设立审查机构的必要。
臣创办真理报时,曾和主编、记者们约法三章。第一,不得损害天子形象。第二,不得宣扬、违背大明的法律、法规。第三,不得辱骂、诽谤朝廷三品及以上大员。
报业新生,现在设立审查机构会损害其发展。但臣请陛下将此三点作为基本的报业守则颁布。违令者查封。”
弘治皇帝执政十五年,张昭一说他就明白。先放任报业发展,然后再立规矩。
至于,报业发展的好处,那不是明摆着的吗?御史言官时不时的上奏章骂他这个天子。谓之劝谏。等报业发展起来后,他的“生存”环境会宽松许多。
事实上,近段时间言官们就很少找他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