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工部主事余籍的小院中种满竹子,秋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
张昭穿着青衫,身姿修长,顺着院中的鹅卵石甬道走到厅前,作揖行礼,朗声道:“学生张昭求见先生。”
张昭在明理书院中成绩中等,来这间小院的机会实在不多。也就今年四月过府试后来过几次。他府试成绩虽然排名吊车尾,但终究是童生不是?
明理书院的学生三十多人,历年来真正通过府试的童生也就七八人而已。
里面传来一声咳嗽,接着道:“进来吧!”
张昭走进小厅中。
正房三间屋子联通,正中是客厅,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张昭进去时,余夫子正在书桌坐着。他约六十多岁,身形清瘦,颌下有着长须。
余夫子看着眼前挺拔、俊朗的青年,心中不喜。拿着茶碗喝茶。
张昭在明理书院读书多年,他虽然没有特别的关注,但还是眼熟、认识。张昭今天求见,说要“进献一物给徐朗中,以求弥补他当日之错。”
一个童生能有什么东西?说到底,还是要求他出面说情。而他,如何能对李阁老的高足有这影响力?
徐贵于弘治六年高中,二甲进士。虽然没有通过馆选成为庶吉士,但短短七年时间,从正七品的官场菜鸟,就升为正五品的户部郎中,连升4级,这种升迁速度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李阁老对徐贵是很器重的。
这件事根本不是张昭想的那样。要说徐贵当日有多生气,那可真未必。但是,他必须要做给外人看!否则,舆论会对其非常不利。
这样的情形之下,他如何劝徐贵?根本没有那份交情。所以,他当日将张昭“劝退”。
但是,张昭人都在书院里了,站在他的立场,他又不得不见其一面。否则,如何为人师表?
张昭仿佛并没看见余夫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