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人劝骆涛照手不误,这人不是别人,就是那个很久没有露面的路遥。还有一个桀骜不驯,一直不受传统文学待见的王硕。
王硕他现在的遭遇,和二十年后兴起的网络小说,多少有点同病相怜,值得高兴的是,两者最后又都被时代所接受。
老话说的好:堵不如疏。
打铁还需自身硬。
对于他们的劝告,骆涛都表示接受,会认真思考。
接着就是他非常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这一笔足以让他留名青史的稿费。
《青年报》都不怕上面的问责,自己这个平头老百姓又怕什么?
消息一出,文坛炸了锅,纷纷指责骆涛的不是,也是因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骆涛就是渔夫,渔夫就是骆涛。
这让全国人民就更加喜欢上了骆涛这个名字,不光有经商头脑,还这么有才华,更重要的是有大爱。
对于同行们那么激烈的反应,骆涛仍然是采取以往的老套路,不去理踩他们,任由他们喊话批评,等喊累他们也就知道歇着了。
对于老百姓的追捧,骆涛表示也很无奈,他是没有想到现在人追星这么疯狂。
不过,也没有出现砸门什么的恶劣情况。就是不能出门逛街,溜弯,要是被人认出来,那一定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不光骆涛享有这种待遇,就是家里人他们也难幸免。
一次苏桂兰去买菜,不知道谁喊了一句:“这位老大姐就是骆涛他老家儿。”
突然围过来的人群,可把一向爱热闹,爱显摆的苏桂兰吓坏了,菜也不要了,一丢,迈开了步子就抄着近道往家跑。
“这大姐,跑什么啊?”
回到家她还有声有色的向一家人描述她上午遇到的场景。
“人山人海,那乌泱泱的人群向我奔来,……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