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的,说什么事儿?”
骆涛也很好奇,这个从前的受气包,现在怎么样了,两家虽然离的不远,但是也没有多少来往。
这两人嘴里的二华子,大名叫秦华,上节书也说了,他和骆涛的关系。
这人啊跟骆涛处的挺长一段时间,两人不光只有单单的同学情,还要加上三年的知青岁月。
他们都是在七三年一起下放到怀县的知青,和他们一起去怀县插队的,一共是六男六女十二个人。
看看这配置,有没有一种感觉那时候还挺人性化,不光包分配单位,这媳妇也是可以分配的,能不能娶到就看自己的了。
这十二个人都先后回了城,听说后来混的都很可以。
有意思的是最先回城的还不是骆涛,有位叫蒋国忠的同学,在七二年中就回了城,也不知道他家搭上了什么背景。
人家愣混个工农兵大学生,也是个北大的,骆涛那时候真可谓是羡慕嫉妒恨,咳,就是恨多点。
他回城后第二年就轮到骆涛这个特殊分子了,要不是家里也有人。
办好祖父丧事,就是病了你也要麻溜的回去,继续挑粪除草扬场打垛的生活。
能分到这么近的地儿插队,不是谁都可以,唯一的不好就是没工资,人人都要挣工分吃饭。
知青下乡分三种,兵团、农场和插队,前两个都是国营有工资拿,插队那就跟当地的农民一样要挣工分。
余下的几位大都在七九年左右全部回城,三年多的相处,骆涛也多少了解一点他们的家世,共和国功臣的后代。
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院子弟,都在西城住着,也都对骆涛多少有点了解,他们基本上都排斥骆涛这个“玩主”。
不过也不全是,这十二个人除了秦华,还有两个人和骆涛能说上话,一个叫徐耀国,比骆涛少两岁,还有一个是位邻家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