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张紫珉道,“我本想让国术露脸,但没想到,却丢了大脸!”
那一届国术考试办得极为失败,考生们上场后接招拆招,打得你来我往,非常精彩。但在外人看来,就是你推我搡,跳来跳去,像是耍猴戏,毫无观赏性,且枯燥乏味。
通常一场比斗打个十多分钟,甚至是几十分钟也分不出胜负,然后握手言和。
观众们看得昏昏欲睡,大师们看得津津有味。
而且看了这些东西观众们都很怀疑,这些跳来跳去的东西真的能打人吗?
能打是能打,但只能打学了国术的行内人,要么就是没有武力值的普通人,其他人,暂时是打不了的。
当时一位冯姓的军阀本来十分推崇国术,可看了这场国术国考,他看得差点怀疑人生了。
“国术真是打破了我的幻想。”他这样失望地评价。
也正是因为那次的国术国考,才让这些国术宗师们痛定思痛,决定为国术找一条出路。
他们做了许多努力,比如促进武术交流,举办各种比赛,让武术走进军队等等。
但其实国术的根子没变,依然是陈旧的老一套。
当然,也不能全怪国术陈旧。
国术再陈旧,宫宝森、李书文这样的高手的存在,也证明了国术的价值。
而且除了宗师们,国术界也是存在很多能打的高手的,只是这些高手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见招拆招的“高手”,是圈子里自嗨的高手。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一个“懒”字。
凡是能打的武人,哪个不是勤练不惰,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李书文年少时练武,每天半夜就要一路马步顶肘打去拳场,练完拳后再从拳场打回家里。一趟来回十几公里路程,练完拳还要干农活。
宫宝森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