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影帝的诸天轮回 > 0597、以武会友

0597、以武会友(4 / 7)

“谈不上优劣,只是理念不同。”陈识摇头,“洋人的想法很直接,你打我,我要么挡,要么躲。看两步,走一步。”

“但咱们的武学理念就比较复杂,你打我,我想的是御敌于中门之外,就是以攻为防,而且讲究尽量以小幅度的动作来御敌。你一拳打来,我能动手腕子,就绝不动脖子。”

苏乙想到原剧情中耿良辰说过的话,忍不住笑道:“你是说腕子细,脖子粗,动腕子总是要快过动脖子?”

“是这个理儿。”陈识也笑了,“但在你身上不适用,因为你动脖子比一般人动腕子快多了。”

不止是苏乙不适用,只怕所有打拳击、打mma的拳手都不会同意这个说法。

这倒不是说陈识的理论是错的,因为如果苏乙自己跟自己比,他自己动腕子肯定比自己动脖子快。

照此推衍,苏乙防守的时候如果用动手腕的方法的话,也肯定比动脖子的方法快。

但苏乙为什么不用?

原因很复杂,最主要是因为风格。

mma的格斗风格,决定了该晃动的时候是要晃动的,在擂台上一定要动起来,一动不动,就是别人的活靶子。

而且只有动起来,才能打出自己灵活、多变、多角度的节奏和组合。

“你刚才的功夫,是咏春听桥?”苏乙也好奇问道。

刚才陈识不动则已,一动如脱兔。而且他的速度和反应也极快,这其实就是咏春听桥里的功夫。

在传武中,很多门派都有类似的功夫,这个“听”字很容易就被误导,让外行以为这是什么听声辩位的法门。

但其实不是的,听桥不是真的用耳朵听的,而是通过手臂的触感还有灵敏度,来感应对方的动作,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或消或打。

为什么要听桥?

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不是为了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