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毕竟有些憔悴,但他还是故意露出坚强的样子,他往龙骑上一坐,声音不怒自威的说:“众卿平身吧”。
接下来,底下的群臣都回答谢皇上,然后他们慢慢的站起了身子。
接下来,自然还是“有本启奏无本退朝”的惯例,但是谁也知道,今天的早朝是不会平静的。
在上了几个不疼不痒的奏折后,终于说起了太子造反的话题。
最先说的是文昌院的一位大臣,他是李泰党羽的。
他提出太子造反的问题,认为这是一个挑战皇权的恶劣事件,必须严惩不贷。
他说完了以后,很多大臣也开始附和。
李世民静静的听着,没有表态。
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声音,有人说,太子虽然罪无可恕,但法可以容情,看着他一时糊涂的份上,应该从轻发落。
这个声音自然也有人附和。
听到这个声音,李世民无疑感觉到有些欣慰,不过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
而李泰也开始装模作样的为太子求情,并且说自己甘愿折寿十年,以让人们明白自己多么宅心仁厚。
两种声音就这样此起彼伏。
李世民最后把目光往向了长孙无忌,他说:“不知长孙大人怎么看这个问题?”
在李世民看来,长孙无忌既然是太子的舅舅,一定该向着太子,他希望对方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语,从而让自己保全太子性命有了依据。
当然,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李世民自然不会奢望太子之位还在李承乾身上。
李世民进一步感慨,虽然皇上有说一不二的权利,但有些时候,并不是完全这样,他必须考虑很多才行,否则就失道寡助,江山危险。
长孙无忌却感觉到这个问题相当棘手,他叹息一声,最后无奈的说:“皇上,微臣一时想不出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