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企业来完成。
——
在完成了技术使用申请以后,赵奕就开始论证,建造环绕太阳运转的空间能量传输装置的可行性,论证主要是围绕详细数据进行。
最主要的就是能源传输总量以及设备本身的消耗。
任何能源供给的设备,都必须要做到输出大于输入,因为建立空间链接、维持能量传输通道,肯定是需要能量支持的。
这一部分能源损耗,甚至要比供给z波卫星装置,维持内部磁场以及其他电路损耗更多。
赵奕并不是要详细的做计算,因为还没有详细的设计,他只能评估一个差不多的数值。
“接收端最低也需要两百千瓦以上!”
这是估算出来的数据。
现在普通的z波发生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功率,平均在100千瓦左右,考虑到每天只有一半时间,能够转化太阳能,功率平均就在50千瓦左右。
如果要维持能够建立通往火星的z波压缩通路,功率就必须要提升八倍以上,也就需要四百千瓦,再加上建立通路所需的两百千瓦,总计就需要六百千瓦左右。
接下来赵奕找到了国家天文台著名的天文学家周霖教授,询问了一下太阳周边建立卫星的可能性,最主要是询问距离太阳多远,不会受到外部强风暴,也就是物理风暴的干扰。
周霖非常的有耐心,还不断提醒着,“现阶段,建造环绕太阳卫星是不可能的,太阳风暴、射线电子风暴、强辐射,都会对卫星装置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赵院士,我建议你,还是不要去想建造环绕太阳——”
“叽里呱啦——”
周霖连续说了一大堆,赵奕也只能耐心的听,后来才回答说道,“如果只考虑物理性干扰,十万公里差不多就足够了。”
“太阳表面的强风暴,起落最多有五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