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无法运载大型设备。
上一次z波装置的运送就是如此,只不过采用的是小型反重力推进器,推进器把z波装置运上太空,最后让z波装置自主和空间站进行对接。
太空中的对接需要非常精细,不容许出现一点点差错,容错率是非常低的。
现在使用的方法就简单直接多了,但要求的技术也非常高端。
指挥中心也在讨论着。
高层领导就问向赵奕,“赵院士,你觉得这项技术怎么样?让空间站直接降落在反重力推进器的平台上,直接完成宇航员和物资运送工作。”
赵奕看着屏幕说道,“这是非常好的基础,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觉得推进器可以做的更大一些,就像是大型的太空飞船,科幻电影中的那样,留出一个舱室,就可以让空间站直接进入。”
“现在是露天的平台,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高层领导苦笑的摇了摇头,“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制造那么大型的飞船,除非——”
他没有说完。
赵奕倒是听明白了意思,知道高层领导说的是‘核聚变装置’。
虽然反重力推进器的耗能比较低,但因为使用的是常规动力,就需要一大部分空间装载燃料。
这就是限制的地方。
如果拥有功率更强,输出更稳定的核聚变装置,以核聚变装置提供的能源作为核心,就能够制造更加庞大的太空飞船,真正能实现像是科幻电影那样,运载几千上万人的大型宇宙飞船。
赵奕对于核聚变装置的研发,还是非常期待的,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核聚变装置研发的进度。
现在的核聚变装置就是他设计出来的,压缩核心已经制造完成,是z波覆盖一口气压缩出来的,剩下的工作,就是完善其他辅助部件,也包括输出端的动力装置。
之所以核聚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