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时间。
但是等在两个月也值得了。
只要能使用高强度的压缩材料,就会让内部发生装置,再也不会受到低强度倍率空间压缩的影响。
当然,也是有上限的。
六倍强度的压缩材料,能承受的空间压缩强度就是六倍,高于六倍就可能会让发生端口出现问题。
压缩强度和z波能量、覆盖范围粒子数量、磁场强度有关。
比如,当覆盖区域一片空旷,压缩倍率就会快速上涨,很可能让发生器直接出现故障。
其实也很好理解,就像是用铁锅炒菜,锅里什么都没有,自然就会出问题了。
赵奕仔细计算过,现有的设计来说,处在地面环境中,覆盖最小的区域,并且覆盖区域内一片空旷,最高能实现十二倍左右的压缩倍率。
这是极限数值。
之所以说是极限数值,和装置设计、地表磁场、空气密度有关。
12倍,听起来不多,实际上,即便是不考虑装置设计、地表环境影响,释放最高的能量,压缩倍率也不会超过14倍。
这主要和释放z波原理有关。
空间压缩倍率和所需的能量,是呈现指数级增长的。
如果要实现压缩倍率‘e的π次方’的临界值,地球表面的化石燃料,全部加在一起,最多也就能压缩几克左右的材料。
“那大概就是黑洞内部很普通的物质吧?”
赵奕思考着。
在实验组闲来无事,就是等待压缩材料制造的部件,赵奕就干脆返回了首都,到燕华大学平平淡淡的过了半个多月,中途还去参加了两次会议,都和压缩材料、核聚变装置研发有关。
然后他接到了刘建昆的电话,以及航天局发来的信函,说是邀请他去参观正在完善的空间站,以及制造好的大型反重力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