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人工去一个个的输入。
这有些太繁琐了。
显然。
这个工作不可能赵奕自己来完成。
他找到了阮文烨。
阮文烨听到赵奕的要求,实在是有些拿捏不定,放在几天前他肯定直接拒绝,但基博尔的参与让他觉得……有那么一点希望?
那可是汤姆-基博尔!
一个站在量子物理顶端的大佬!
阮文烨还是觉得不可能,近几天他询问过好几个大佬,都是不亚于基博尔的,只是试探性的询问,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对撞实验,根本制造不了多少希格斯粒子,是根本不可能分析出来的。”
但是阮文烨还是同意了。
即便是单纯和基博尔搞好关系,或者是和赵奕搞好关系,又或者挖掘赵奕在量子物理上的兴趣,也应该同意赵奕的要求。
反正就是团队多忙上几天。
仅此而已。
赵奕的计算工作速度非常快,已经为团队节省了很多时间,他的贡献上来说让团队加个班,对着电脑多输入些数据也没什么。
……
在测试实验完成的一星期后,一个个儿的团队都开始做检验分析报告。
会议中心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报告。
国内团队的人数相对较多,二、三十人的团队,负责的工作又不太难,理应更早的完成工作,但他们还是用了八天时间左右。
这让好多团队直撇嘴。
比如,加州理工团队,他们的人数更少,分配到的工作量不比国内团队少多少,团队的核心贝莱芬教授离开了。
结果……完成工作的时间还早了?
加州理工团队得知国内团队还没有完成工作,都产生了一种心里优越感。
但是加州理工团队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