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认真的做,真是太详细了!”
“这对我的帮助很大,谢谢你。冒昧的问一句,有没有考虑来当我的助教……”
在得到《监察律》以后,赵奕就用刘教授发来的算法包试了试,发现可以直接找到错误、问题,就在错误、问题的地方做出了标记,有的还直接写出了修改方向。
这就感觉和老师判卷一样。
刘教授收到算法包以后,看了看内容有些诧异。
他最开始想的是,让赵奕帮忙完善一下,但算法包内容太复杂,还牵扯到高深数学的计算问题,赵奕的知识量有些不足,他本来没指望赵奕能帮忙,没想到赵奕发来个怪异的东西。
这是判卷、点评?
他给手下带的研究生、博士生审核代码,基本就是看运行功效,代码可不是数学推导题,不是自己写的看懂都不容易,细节性的去找错误,还不如重新写上一份,像是赵奕这种挨个地方画出错误,有的还写出修改方向,还是第一次见到。
放在制作算法包角度上来讲,类似的找错、点评、建议,绝对是费时费力的做法,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当然了。
不考虑找错给建议的‘费时费力’,把原算法包打回去给制作本人去修改,对完善算法包肯定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带学生’地角度来看,意义就相当重大了。
这就和初中、高中学生做题的意思差不多,老师判卷过程中指出错误,让他们知道哪里错了,自己去修改、自己去继续想,效果肯定是相当好的。
刘教授看了几段以后,就把其中的两个算法包,发给了制作的学生,让他们对照着去修改,这样不仅仅能完善算法包,还能让学生能有提升和进步。
另外两个就没办法了。
制作的学生已经毕业离开,他不可能再去要求离开的学生,继续去完善的算法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