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什么的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他认为力挽狂澜的形象比较符合自己的利益。
原因很简单,对于自己暂时插不上手的几个郡国,郭某人不打算那么快的料敌于先,防患于未然。
陈留郡,济阴郡,任城国,山阳郡,这四个郡国,一半的兖州,是郭某人暂时插不上手的。
东郡也不算完全掌握,但是东郡因为地势紧要,要安排驻军防御,所以掌控力度更强一点,因此东郡要提前安排。
不能让吕布打通和袁绍联合的路线,东郡不能丢掉,否则就有玩脱的危险。
于是郭鹏用其他理由『正巧』派了一万军队去支援东郡。
而其他四个郡国是完全交给兖州本地势力统治,郭某人只能收一些税收,原则上不干预地方行政。
就和其他的诸侯们一样,用名望和兵力进行威慑,进行统治,然后争取他们的配合,任用他们做官,用政治权力交换他们的一些资源为己用。
当然要极大的受限于地方士族豪强。
这就是传说中文人士子追求一生的所谓『限制皇权』。
不论是现在的士族政治,还是未来的官僚政治,发展到王朝后期,都是这样,从来不曾改变。
皇权衰落,专制衰败,于是皇朝灭亡。
所以皇朝灭亡的原因不是因为专制,而恰恰是因为不够专制,无法专制,于是就灭亡了。
当然了,士族官僚们掌握写史书的权力,当然把这个深层次的规律给掩盖住了,甩锅给昏君外戚宦官特务天灾和农民起义军,让人们觉得文人士子永远是正义的。
什么养士二百年之类的……
甚至还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和民主。
郭某人就是靠这一套走到今天的好不好?
他太清楚了。
数千年不变的忽悠人的套路。
郭鹏需要用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