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想你了,你呢。”
“我也是”
……
两人越说越暧昧,但谢梅红在场,张小武不敢多说什么,聊了几句就借故开溜。
既然这些药材有人要,所以得赶紧采摘了。
张小武交代了谢梅红两句便走了,回家带上百合,便直奔陆家村。
这些药材当然不能自己采摘了,自己身边可没有那么多的人手,那就就地找人,张小武寻思了一下,各种药材的价格都不一样,如果采取收购的方式,大家肯定会争着抢着采摘贵一些药材,管理起来也比较难。所以,还是采取开工资的方式比较好,但却不是像在杏林村那种按天计算的模式也就是计时制,而是宁州大厂的计薪模式也就是计件制,人工费按多少钱一斤算,工人的积极性更高,效率也就更高了,这可是从外面学来的,那些天在宁州学习可没有白学。
像一般的药材,单价上差不多,张小武就给出一个统一价按七十块一百斤算,这比他们自产自销的价低了三成,但是,你自采自销,一百斤的药往往还得花个2,3天到集市上卖掉,有时候还卖不掉,时间一长药材就烂了,算下来,一天若采一百斤药,采摘加售卖,累死累活地一天下来,充其量就赚那么三五十块,所以这个行当才越来越没有人做。
但张小武开的是七十块一百斤,那比他们自产自销就划算多了,而且根本就不用愁销路,也就是说,连后顾自忧都省了,采到即是赚到,而且当晚就结算工资,简而言之,就是赚得多,来钱快,还省心。
这么一来,自然有人愿意做了,而且报名的很多,有些人家一家老小都报了名,说实在的,这种活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小儿、老人但凡有劳动能力都可以做,全家老小都出动,那赚的钱就多了。
张小武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每种药材要分门别类,可不能搞乱了,更不能掺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