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身体僵硬。
张献忠微笑着说道:“吴总兵不用如此紧张,我们二人邀你进宫,是想请你帮个忙。”
吴襄赶忙说道:“两位将军客气了,这几日来承蒙张将军厚待,吴襄感激不尽,将军有什么事,尽管说便是了!”
“好!既然吴总兵这样说,那我们二人就不客气了。
是这样的,如今我起义军已经占据北方大半,南边还有些人在试图帮大明抵抗义军!!
而北方山海关内,还有一个人未曾向我们,表示诚意,希望吴总兵能去劝降你儿子,投降!
日后,我大顺取得天下,你父子两将会是我大顺,一大功臣,封侯进官,享尽荣华富贵!”
刘宗敏说道。
吴襄脸色变了变,眼珠转动几周后,沉声说道:“将军不必担心,我这就给他写封信,劝他投降!”
张献忠二人对视一眼,笑着看向吴襄。
“有吴总兵,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吴襄提笔当着二人的面,将这封劝降信写完,张献忠看过之后,觉得没有问题,便让人将这封劝降信,给吴三桂送去。
三天后,山海关内吴三桂的府内,紧张的气氛在整个大厅之中蔓延。
一名身穿锦衣的中年男子,在两名身穿清军服饰的军官陪同下,进入吴三桂的府邸。
三人站在大厅之中,与那坐镇中堂的男子相对。
锦衣男子看着眼前的吴三桂,口中叹口气:“外甥,当今天下的形式,你也看到了,大明已经没有不复存在。
你这样坚持下去,毫无意义,不如听舅舅一句劝,投诚清军。
日后等清军平定天下,你我便是大清的功臣了!
到时候,荣华富贵岂不是享之不尽!”
坐在椅子上的吴三桂,面露愠色,口中冷笑道:“舅舅什么时候,变成清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