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龙婿大丈夫 > 228.险中求富贵

228.险中求富贵(2 / 4)

脚趾头想想就会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然而这场仗却硬是在张巡的领导下,生生打了几个月,在大大小小的四百次战斗中,叛军始终没有攻下睢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睢阳城内的守军却陷入了一个更可怕的困境之中,粮食没有了。

张巡再有天大的能耐,也不能替将士们画饼充饥,这时候,让后人争论了一千多年的一幕出现了,张巡杀死了自己的爱妾,分给众将士果腹。

一个人不够,又杀了睢阳城中的老弱妇孺,当做食物。

后来虽然一千多年都过去了,后人对于张巡的行为仍然争论不休,有的人强调的是张巡的无奈和悲壮,在高于一切的国家利益面前,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之下,只能出此下策,而反对张巡的人却说,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何况是杀了三万手无寸铁的百姓,这么做,岂不是残忍至极?

李雨果认为,这倒张派的人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他们用儒家人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确实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但是倒张派最站不住脚的地方在于,他们只是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发出感慨,却无法回答在那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之下,张巡到底应该怎么做。

不得不说,这也是当今许多人的一个思维盲点,大家看到事情的表象,然后迫不及待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发起批判。

然而事情可能根本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试想一下,假如是一般在那种内外交困,弹尽粮绝的情况之下,他们会怎么做?似乎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投降吧,后果就是成为世人唾弃的汉奸。坚守,似乎也不对,结果还不是一样遭到了后世的千年非议。

张巡最后的结局,也算是很合适,在吃完城中的百姓之后不久,叛军破城而入,张巡和守城将士全部战死,无一人逃跑,在张巡战死以后,唐玄宗感念张巡的大义,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他也算是死得恰到好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