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的,而且他全程参加了对明军的两次重要战斗,“东征”表现更是耀眼。
然而陆四没有调程霖到第一镇,他觉得程霖和沈瞎子搭班子的表现很好,并且泰州、通州区域人口众多,经济虽不及扬州和江南,却也是相对较好地区。二州又处于扬州东南,有长江为天险,地理上来说是淮军绝对的大后方。
按历史上的江南明军表现,他们应该没有胆量渡江袭击江北,可也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故而江防同样很重要。
那么,程霖这个虽然不识字,但无论是勇气还是忠诚都合格的他,却是陆四手头唯一能放心用以镇守这么大地盘的人选。
再有那个看似粗汉,实则也有些小聪明的沈瞎子帮衬,陆四是可以放心北上的。
离开扬州时,陆四已将自己草拟的有关“清乡”意义及实施步骤送往通州,不过因为“清乡”涉及到通、泰两地的地主士绅利益,程霖和沈瞎子又不识字,陆四怕给他们念信的人有什么歪心思,特地派郑元勋的长子郑宗安前往通州送信。
这个郑元勋是陆四目前为止认可的“三个半”读书人。
那个陆四给他自由却不走,甘愿留下替陆四效命的山阳知县鲁吉英是一个;
完全是被陆四强迫,但自打知道陆四已经成了大顺淮扬节度使后,就开始变得主动起来的原提举清江司主事宋庆是一个;
从一开始为了扬州全城百姓性命主动出城与淮军谈判,并在随后协助陆四稳定扬州市面,又在瓜洲献策使史可法变成光杆司令,现为大淮扬州府尹的郑元勋是一个。
另外半个则是那原明朝高邮知州,现为大顺高邮州牧的何川。
除这“三个半”外,其余的降官以及什么读书人,陆四都不待见。
鲁、宋、郑三人对陆四的“清乡”想法都表示了认同,不过受限于眼光及时代限制,三人倒不是从乡村政权建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