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的,而登陆火星的回报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大。
所以全世界都只能慢慢投入,让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待技术的发展和时机环境等因素的成熟。
俗称“省钱式科研”,能算出来的就不要做试验,可以做一次试验的,就不要做两次,哪怕为此付出碍的时间成本。
不过藏羚羊号不同,它正是属于不计成本硬堆出来的“移民火星”。
当然,藏羚羊号的成本不可能有移民火星那么高。
陈神把报告从头到尾简略地看了一遍,确定没有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才把报告合起来。
原本他预计是要在五月份完成藏羚羊号首次试飞的,现在看来还是太乐观了。
等离子推进器的推进速度已经跟飞船本体完全脱节了。
其他技术都已经在进行整机试验了,推进器还要几天时间才能看到实物,等到试车完毕,再造出第二批推进器装到飞船上面,应该已经是六月了。
幸好造出来的推进器总装机不止这一台,不然的话他光是等推进器都不知道要等多久。
陈神看一眼时间,现在已经是四月二十七,藏羚羊五月首飞的可能性已经归零了。
这还是他第一个延时的项目。
“筛选结果已经出来了。”
正想着,从厂房里面送出来一辆小推车。
上面装着一大团湿腻粉末状物体,咋一眼看过去像是一垞沾了水的面粉。
不过陈神知道那是什么。
他马上走过去,一边还说道:“马上送去检测。”
陈神看着装在玻璃盒子里面的粉末,这些粉末可比面粉细多了。
如果不是积聚成堆,他们说不定都看不清楚有这么一堆东西。
这些粉末其实都是纳米推进器,正是被机器通过溶液筛选出来的不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