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番外第73章 覆灭漠北鲜卑

番外第73章 覆灭漠北鲜卑(1 / 8)

(新书其实已经悄咪咪开了三天了)

杨修取得的初步外交成果被汇报回中原的时候,已经是219年春夏之交的事儿了,毕竟离雒阳一万五千里呢。

而等杨修本人归国、亲自到雒阳向刘备汇报,更是已经220年初。

大汉国内,在这一年里倒是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儿。刘备218年底才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巡幸回到雒阳,219年全年都很消停,没有再出过门。除了日常政务外,主要就是推进了李素在出巡阶段时建议的币制改革。

到220年初,对币制改革和黄金管制的反抗,基本上都压下去了,剩下的都是循序渐进的体力活,需要漫长的时间让大汉子民都习惯接受朝廷的黄金调控、民间只自由汇兑白银和铜钱。

扶桑石见银山出产的白银,也在以每年二十多吨的速度和规模,往中原输入,再加上佐渡金山也有每年几吨的伴生银,全加起来大约一年三十吨吧。

折合汉制每年一百多万两,价值十几亿铜钱。

而汉朝原本在没有发现海外铜矿时,桓灵时铜钱的总存世量也就在两三百亿钱的规模。

刘备执政那几十年里,升级了一些科技、把原本不易开采的国内铜矿也加大了开采力度,每年倒是少则有几亿钱、多则十几二十亿钱的新铸。

不过那种铸币也并未造成货币供应增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因为同期的生产力发展速度、物资的丰富速度,绝对是超过铸币供给增速的。甚至那些年刘备还要靠发行战争国债等手段、用事实上增发信用货币的方式,来缓解钱荒。

如今那么多年治理下来,大汉市面上的存世铜钱已经超过五百亿钱,相当于是这个国家的“m1货币”。

每年有价值十几亿钱的白银输入、已经输了超过五年、总白银存量达六十亿钱,这样的货币结构,当然是非常健康的,铜银比价也一直维持得很好,让大汉的货币制度过渡更加稳健、朝廷财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