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出一味避战、加速航行是跑不掉的了,不然不会发这种信号(能逃跑和逃不掉,战前约定的是两套不同的烟信号)。
孙策身边的一名中军亲卫将领宋谦立刻前来请示:“主公、都督,是战是走?若是战,前军不能再全速了,要重新结阵,否则会被各个击破的。若是走,那就让董校尉停下堵住沙羡窄口,独力与李素追兵交战,前军继续全速航行!”
孙策一拍座下船楼的木板垛堞,喝令:“怎么可能放弃董袭让他为我们断后!李素的人马还不如我们多,至少连我们一半都不到!水战我们江东子弟还没怕过。
过去这两个月,他们不就是仗着北人平原野战强,或者是依托坚城营寨固守,李素终于有胆全军跟我们长江决战,机不可失!
董袭现在应该还只是瞭望发现了李素的追兵,这么算来双方至少还有十几里路的距离,够我们前军放慢速度重新布阵了。”
孙策这一决策,固然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仍然是水战战力占优的一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知道,即使李素真有什么他至今还无法料到的未知诡计、有可能扭转双方战力对比,那他也同样别无选择——
若是在通过沙羡的时候就放弃董袭,折损一部分后军。考虑到李素既然能追上来,那就说明李素的船队航速是比吴军舰队稍快的。那么,沙羡下游九十里外的赤壁狭口,自己还会再被追上一次,还会再被逼断尾求生。
连续两次分兵放弃断后的部队,这种糟心事儿怎么可能是孙策这种暴脾气接受得了的?眼下优势还在,当然死磕到底!
索性就趁着沙羡和赤壁之间这段江面还算宽阔,战场宽度普遍有四五里,在这个宽敞的地方摆开阵势好好打个大决战。
周瑜见义兄下定了决心,他也没有多说,这次他在战略决策上和孙策是高度统一的。
不过周瑜毕竟是水战天才,在排兵布阵上另有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