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夹击潼关。加上此前数日的投石车火力准备、对关上守军的消耗,潼关守将、桥蕤麾下部将陈兰、李丰终于不敌投降,潼关被刘备拿下。
主要是段煨彻底表现了倒向刘备的姿态之后,让陈兰李丰等人对于继续坚守下去的意义产生了绝望:
一座关卡,前后都是敌人,关内也没多少储备物资,段煨又没有因为皇帝被杀就投靠袁术,那继续靠军事力量死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又过了一天,袁术的使者袁涣,和袁绍的使者辛评,也都前后脚抵达了华阴县。
不过他们看到的却是刘备已经跟袁术军撕破脸,至少攻下了华阴和潼关、收服了段煨。这样的局面,着实让袁术的使者尤其难于开口求和、拿还不存在的“先帝临终口谕遗诏”谈条件。
而袁绍的使者,基本上也断定刘备是跟曹操一样选择了强硬讨伐。所以剩下的唯一还能游说的点,只是看看刘备肯不肯承认燕王为皇帝了。
听说二袁使者到来的消息后,刘备的第一反应是想直接把袁术的使者推出去斩首祭旗,不过却被随军的谋士荀攸劝住了。
荀攸理智地说:“大王不可贸然妄杀,袁术有罪,其使无罪。而且正好借助其使之口,传达数落袁术之罪状、伺机戳穿袁术对外宣称之谎言。”
刘备考虑了一下,就让袁涣进见。
袁涣入内之后,刘备也懒得亲自搭理,就任由荀攸直接喝问:“袁术妄为,导致陛下蒙难,他还有脸推卸罪责。他此番派你来所为何事。”
袁涣不敢隐瞒,直言相告:“卫将军听纪灵、乐就等人言及,陛下被董承杀害之前,或曾留下口谕遗诏。但因没有物证,也没有其他德高望重的朝臣当面听见,所以他怕各地将领不愿相信,所以派遣小使来拜见汉中王。”
荀攸略一琢磨,已经大致猜到,袁术所谓的“口谕遗诏”,肯定是可以捏造一个对刘备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