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的问题其实挺刁钻,但幸好李素前世读书需要读地缘政治史,所以他还真对历史上西北羌乱始末的经济分析有所了解。
众所周知,河西走廊的羌乱,在汉朝是很严重的,南北朝时只不过北朝自己也是胡人,经常杀来杀去,所以就算不消停也不显眼,而到了隋唐依然有点麻烦。宋以后虽然有党项人,但党项人主要是在宁夏割据,河西走廊却是渐渐没有了强大能闹腾的政权。
这就跟李素读地缘政治史时,看到的一本专著《游牧者的抉择》揭示的真相有关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西羌式的游牧和蒙古式的游牧,走上了两条路,兵最终渐渐汉化。
李素前世读研究生还是挺认真的,现在就可以对诸葛瑾和黄权卖弄:“我问你们,你们觉得羌人和鲜卑、匈奴,在生活和生产方式上有区别么?”
同桌三人立刻回答:“不都是游牧么?有牛羊养着就吃肉喝奶穿皮,受灾了就抢呗。”
李素伸出一根指头摇了摇:“你们看问题太不细致了。这截然是两回事,羌人生活在河西走廊,那是高原边缘,跟匈奴鲜卑那些在辽阔大草原上的,怎么能一样?
我问你们,匈奴自头曼、冒顿开始,就有一个大单于,统一了整个草原,可是翻遍《史记》、《汉书》,西羌以‘无君’著称,哪怕是段颎、张奂、皇甫嵩平羌的时候,每次都是几个部落几个小蛮王作乱。
而且羌人自相图害,朝廷大军前往征剿时,往往还会有有仇的部落帮朝廷打那些叛军,时间久了简直敌我难分——这些特性,匈奴和鲜卑有么?”
诸葛瑾他们这才陷入了沉思,他们都是读过史书的,知道西羌无君长这个特点确实是史书写了的,但他们居然从没问过“为什么”。
诸葛瑾叹道:“那这是为什么呢?莫非右将军平素读史,都是这般带着穷究天人的疑问思维在读么?您想明白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