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那就更容易诱导敌人以为我们是要养伤缓图了。因为众所周知,如果是为了征兵积谷、短时间内见效,最快的办法肯定是特事特办,临时价税和强行征兵,而非搞什么要很长远才能见效的变法。
当初商鞅刚为秦孝公变法时,秦并未立刻富强,甚至还有内耗内斗反扑,是为百年之计、后来奋六世之余烈,才终有天下的。
而兴修水利,同样是长久才能见效的大计。韩国派郑国给秦国修郑国渠,意在疲敝强秦使之数年内无力灭韩,郑国渠虽最终使秦愈发强大,却也为韩国争取了多年的时间差。
如果有一个中立公允的文学之士,把这些都宣扬天下,再配合一些实物证据,比如扬州市场上出现的蜀锦,有心算计我们的敌人,一定会做出‘我们自从五丈原之败后,可能要花数年的长久之计恢复国力民力战力,才会再北伐’的判断的!只要这个判断在李傕郭汜心中扎根,我有把握再以他计离间分化李郭二贼,为北伐创造更好的条件!”
刘备咬了咬下嘴唇,又舔了舔上嘴唇,想说些什么,半晌没说出话来。
伯雅这厮的连环计,每次都连多少环的?
许久之后,刘备才长叹一声:“记得当年,云长每读春秋,都忍不住跟孤秉烛夜谈,对子贡出使、存鲁乱齐强晋破吴霸越之事,悠然神往。当年我一直笑云长:古人之言,未必可全信,此五果,皆归因子贡,谬赞矣。
今日见此连环谋算,一招之内,买长沙郡、变法、修水利、抑反法奸商、安抚盟友、迷惑挟君国贼,环环相扣,所算方广绵延数千里、时日绵延近一年……过于子贡甚矣,古人诚不我欺。孤复有何疑?皆按计划照办即可,你办事我放心。”
刘备本来还想问问“那本迷惑敌人的名人事迹让谁来写”,但觉得再问倒显得他不信任李素了,索性不问。
人家算尽天下,不可能这点小事算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