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最近五个月的赏钱我还没发给他呢,从商户那儿抽来一直存着。”
李素愣了一下,才回想起两年前他为了鼓励创新,确实特事特办许过诸葛亮“专利费”。
他不由想知道具体数字:“哦?那这五个月,阿亮又攒下多少钱该发了?”
荀攸:“这两年,弩梭织机一共造了一万六千台。去年到今年六月,一共是九千台,今年六月到现在,五个月里是七千台。他还有七千匹蜀锦没领呢。”
李素目瞪口呆,回头看向过完年才虚岁十四的诸葛亮:“阿亮,在南郑的时候你怎么不告诉我你有那么多钱了?”
少年诸葛亮很无辜:“我当时也不知道啊。”
李素:“胡说!你最多是不知道现在这七千匹,前面的九千匹你会不知道?”
诸葛亮两手一摊:“那你也没问过我啊,这种日常的事情还要经常主动汇报的嘛?”
李素一阵肝疼:“你知不知道这是多大一笔钱?你这半年的专利费,都够买一个七万人的县了,长沙郡才七十万人。你藏的够深啊。”
看来这一世的诸葛亮,再也不是那个“薄田十五顷、桑八百株”的清贫诸葛亮了。
哪怕他克己奉公不贪不占,那也是个靠科学发明爆赚专利费的超级富豪了。
五年打算弄十万台,前两年有一万六千台,这速度也不错了,折算一下年产宽幅蜀锦能有七八万匹,考虑到有很多机器是年中投产甚至最近刚刚投产,不能按全年算,但中位数应该也够了。
李素也不想再纠结诸葛亮赚了多少,只是吩咐荀攸道:“此番我回成都,要调三万五千匹宽锦,一个月之内运到宜都郡,府库里调得出来么?”
荀攸一脸苦相:“调是调得出来,可那些都是‘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啊,不拿这些锦去买更多的木料、牛筋、生漆,雇工,拿什么利滚利生产更多的织机呢?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