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32章 连弩送上路够牌面了吧

第232章 连弩送上路够牌面了吧(3 / 7)

且最好是收兵之前把箭射得差不多用完,能攻破那是最好。这样运力也最划算,还省得用不完往回运。

……

“杀啊!杀光叛军,保卫家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相比之下,阳平关关墙之上的状态,非常热忱,士兵们虽然武艺不精,士气却极为高昂。

毕竟阳平关内的汉中腹地,武库规模远不是大散关可比的——当初李素建议刘备“精兵都留在成都平原和南中,练兵、以战练兵”,目的是节约粮食。

但练兵是不需要足额配置武器的,三个兵一套武器也能练,拿个木棍也能练。而武器本身又不需要吃粮食消耗补给品。所以为了缓解将来的战时运输压力,刘备在李素的统筹下,和平年代就已经陆续把大量未来北伐所需的武器储备在汉中。

董越樊稠这次来,可不是等于一脚踹到了一座“精兵不足但武器堆积如山”的军火库上了,内线守城作战还不用怕“打扫战场的机会落入敌军手中、导致武器装备被缴获”,所以当然是把好武器给农兵可劲儿用。

当然了,因为武器精良,所以阳平关之战时汉军也绝对不给西凉军到城墙根下收尸的机会,西凉兵任何时候敢靠近城墙都是无穷无尽的箭雨招呼。

要么汉军自己收尸掩埋,要么汉军在战斗稍稍停顿间歇的时候,从城头丢下大捆的稻草麦秸秆、然后丢火把引燃,焚烧尸体消毒也免得瘟疫流行。如此一来就彻底断绝了西凉军收尸捡精良装备的机会,贾诩在大散关时用过一次的收尸战术,董越和樊稠根本没法模仿。

刘备每天数次披挂全身铠甲、到关后视察战场、鼓舞部队,听取最新战况。

看着这几天的胜利,他此前因为五丈原几乎全军覆没而蒙上的阴霾,也终于一扫而空,开始变得每天能稍微喝得下一些酒解乏,脸上也常见笑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