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武陵太守”,估计也就是一辈子领两千石俸禄混吃等死的了。武陵郡的军政民户诸般事务,肯定不会让刘璋管的。
实际上也是如此,因为李素已经建议刘备:
给长水校尉赵云额外加官,兼宜都郡太守,未来数年内总管东线荆州一侧防务。
本来关羽更合适,但因为关羽的汉中太守是董卓之乱前少帝封的,含金量更高,跟现在这些自己“表”的太守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关羽、张飞、蔡邕、李素这四人的汉中、武都、巴郡、蜀郡太守职务,一直到董卓死之前,李素都不准备更换升迁。等将来朝廷公信力重新起来的那个窗口期,再改封好了。比如王允当权的那个窗口期,公信力就不错。到时候可以瞅准时机集中要一波官。
目前这几年,大不了只是让刘备表几个杂号将军的虚衔,以及给其他还没有做到太守的心腹升一升太守。
赵云当宜都郡太守之后,控制住长江三峡交通要害,旁边的武陵郡太守刘璋就不可能投敌了。同时,李素还请刘备改封董和为武陵郡丞、张肃为武陵长史。
董和之前已经是火线提拔的县令,改任郡丞其实品秩数有点降级,但也是为了从县往郡过渡的必要调整。毕竟董和投奔刘备才两个月,直接作为一个郡的二把手监视刘璋也有些过于重用了。
但李素也私下派人给董和透个气:张肃本来就是巴郡长史,调到武陵郡当长史反而是从大郡调到小郡了,所以不会干太久的,最多两年。就相当于给张肃积累点到“老少边穷”地区为国服务的资历,将来还要调回蜀地,在南中找个新拆分的郡当太守的,待遇如同庞羲。
所以,两年之后,董和就能在武陵郡当二把手了,加上一把手的刘璋实际上是被架空得,这个升迁待遇不可谓不好。因此暂时当两年六百石郡丞董和也没什么意见,反而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与董和一起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