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时至今日,当魏鞅用‘韩人非得助韩,魏人非得助魏,何处能够施展才学,便去何处一抒抱负’之语,来回应他‘魏人何不助魏’之时,他却只能沉默噤声,无言以对而已。
“大骊虽盛,却无鞅用武之处……”
魏鞅独立窗前,目极眺望,却只觉天下之大,竟无自己片履存身之地!
他不禁神情黯然,深深叹息而道。
“九州虽大……却无鞅存身之地啊!”
……
“韩彧者(字怀才),韩人,后为魏国丞相,官至大骊国相是也。
神武十二年,彧于邀月阁偶遇魏鞅,惊为天人,大叹后继有人也!
后闻听大乾九皇子获封秦王,于秦川推行摊丁入亩之税改之法,彧大惊,与鞅论道时无奈而叹。
‘秦王实有上古圣皇之风,秦国或有并吞九州之大一统之兆也!’
‘先生既有经天纬地之治世大才,或可远赴秦国,一展胸中所学!’
鞅大动,却囿于身乃魏人,何以弃魏而助秦也?
彧顿而摇首,慨而劝曰:‘吾本为韩人,却怀才不遇,郁郁半生矣!’
‘后幸得魏王赏识,才得以一展毕生所学,于魏国施展心中抱负!’
‘是以,以吾之见,韩人非得助韩,魏人非得助魏,若无用武之处,岂甘碌碌无为耶?’
鞅幡然而醒,深以为然也!”
——《华夏野史》·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