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非也。但司马考官为我的师长。今日不辩矣。”
说完章越向司马光行礼。
司马光见章越如此固执则叹了口气。
杨畋拉开司马光,倒是老熟人般与众人笑了笑道:“几位官职都已拟定,舍人院正起草敕书。”
听起授职众人都是竖起耳朵,考试半日咱求得不就是这个么?
见众人神情,杨畋笑道:“也好,与诸位先透个风。”
“依朝廷嘉祐三年诏令,制科入第三等,与进士第一,除大理评事、签书两使幕职官;代还,升通判;再任满,试馆职。制科入第四等,与进士第二、第三,除两使幕职官;代还,改次等京官。制科入第五等,与进士第四、第五,除试衔知县;代还,迁两使职官。”
“苏子瞻,你本官是河南福昌县主簿如今可迁至大理寺评事,签判某州府。”
苏轼微微笑道:“此可谓忽从县佐,擢与评刑。”
章越心知苏轼是嘉祐二年的四甲进士,如今制科三等如同直授状元待遇。而且制科三等的名气还在状元之上。
“苏子由,你本官是绳池县主簿如今入四次等,试授秘书监校书郎,至州府任推官。”
京官四十二阶,秘书监校书郎是最低一阶。
但好歹是京官的待遇,算是身入班簿了。就其出言不逊也算口头警告了。
“王中甫,本官为签署,如今亦升授书郎。”
王介大喜,他毕竟为官多年,一直在地方为选人,虽只考了五等,但经过制科也算跨过了选人京官这道鸿沟。
“至于章度之…”
章越心道,你把我放在最后一个讲不是存心钓人胃口吗?
杨畋笑了笑道:“本朝实未有状元兼制科三等之人,故而你的寄禄官和差遣,中书也是商议了好一阵。”
“你的本官是大理寺评事,签署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