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都一字不差的记住了。
“同时,在这本书中,陈性也对新提油进行了表述,他说,玉工每以极坏夹石之玉染造,欲红则入红木屑中煨之,其石性处即红。欲黑则入乌木屑中煨之,其石性处即黑,谓之新提油。”
沈浪说完,那凌霜月,便秀眉一皱,红唇微张说道:“沈浪,你也读过《玉纪》吗?”
“读过。”沈浪平静应答。
何止是读过,还能倒背如流。当初崔老鬼师父,对他可是极其严格的,熟读并背诵各种古籍,都是常事。
而那凌霜月,像是找到了知己一样。
对沈浪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凌霜月也知道,宋代是仿古玉制作的第一个高峰,目前已知的宋代老提油玉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其玉料往往是质地上乘的和田玉,其造型、纹饰则多仿战国和汉代的器物,做工也基本细致精湛,磨得非常圆润。
特别是其通体或局部呈现的或深或浅的色沁、皮壳,看起来很自然、很老旧,与古玉相差无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收藏者都容易将其看成是古玉真品。
而弟弟身上所佩戴的这块玉佩,是货真价实的唐朝古玉,这点毋庸置疑。
是一块非常不错的籽料,但是没有颜色,所以采取提油的手段给古玉佩做上皮色。
很遗憾,凌家找的工匠,技术一般。做出的效果也不好。
这时,沈浪与凌霜月交谈起来。
“宋金元时期的老提油玉,目前所见并不算多,今天更为常见的,是明代的老提油玉,而且从实物来看,明代的提油技艺应用更加普遍,技法也更加成熟了。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经济发达,附庸风雅、搜罗古物之风日甚,当时的收藏鉴赏家,更是非常重视古玉的色泽,这就使得提油工艺得到了普遍发展。”
沈浪能找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