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的技术? 参与最宏伟的计划。
家人也能享受到最好的照顾。
对于很多纯粹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样的条件就是天堂? 这也是当初很多华夏的精英? 为何出国就不再回来了,国外的科研环境是国内无法比拟的。
而现在,一切都颠倒过来。
当然,对于这些来自国外的科技精英如何安排? 国家是有经验的? 上世纪就有大批毛子科学家落户华夏,如今都已经彻底认同了华夏的文化概念——华夏从来不是一个排外的文明,而是以包容、吸纳闻名于世。
“老板,中北海发来通知,通知你于三天后前往首都开会。”
“知道了。”
开会已经占据了杜恪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 从电子流实验室建立之后,他就完成了一线科研到主持工作的身份转变? 再到智慧空城项目顺利完成,他的领导能力便再无疑问。
三天后。
中北海办公室中? 杜恪与几位院士,和领导们一起开了会。这次会议的主题? 是双港的建设项目。双港就是航天港、太空港。智慧空城运转正常后? 国家准备启动下一步计划? 建造一座漂浮在大气层内高空的航天港,然后通过航天港中转,在同步轨道上建造太空港。
太空港建好之后,就是月球基地的建设了。
毕竟随着可控核聚变的普及,国家对于氦三的需求是无限量增加,想从地球上提炼氦三,难度太大。所以目前的可控核聚变,依然还是氘氚作为主要燃料,会产生中子辐射,达不到真正的清洁能源等级。
“杜院士,双港的建设,还是由你来担任总设计师?”领导询问。
杜恪想了想说道:“领导,总设计师我就不担任了,没有太多技术上的挑战,无非是智慧空城的翻版而已。包括探月工程,都交给专业人士负责吧。我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做一些量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