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来说? 简直就是信手拈来,洋洋洒洒就是一大篇? 三天之内搞定。
修改润色算在内? 也就花了一个星期。
“呼!”
“投了!”
胡凯洋教授直接在电脑上寄出自己的论文。
……
“老严,这两天辛苦你了啊。”杜恪来到电子流实验室,对副主任严嗣同表示感谢。
严嗣同点点头:“没事,我反正最近也没有好的研究项目? 可以抽时间帮你审稿。”他已经受邀担任了《未来》编辑部的一员编辑。
《未来》期刊草创? 编辑部也是杜恪联系熟人,先拼凑出一个临时的班子,先把投稿初审一遍,然后交给同样是草创的普通编审委员会进行同行审议,最后汇总到他这里? 进行最后的终审——他还有花海基地的几位院士作为后盾,审稿这种事难不倒他。
现在就是一边招人? 一边邀请发表论文。
别看私底下各个学阀都在串联要搞抵制,但实际上暗中向杜恪投诚的不要太多? 尤其是年轻的学术小牛们,这难得一见的机会根本不可能放弃。
所以所谓的阻力? 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至于《生命》期刊? 辅助医学院的院士们? 就是现成的助力,拿着杜恪的经费,怎么会不给杜恪面子。所以《生命》期刊反而比《未来》期刊更顺利,已经收到了大量的中文论文——很多一线医生,又要手术又要写英文论文,着实辛苦,所以有了中文核心期刊,这工作量一下子就节省了太多。
基本上一线医生,都拥护《生命》期刊。
大量的优质论文,堆积在编辑部的电脑中,让编辑部的临时编辑们忙得一天不得闲。
“杜恪啊,我可听说了,那边有人要串联抵制,你打算怎么解决?”陶勋主任端着茶杯走过来,里面泡着厚厚的一层枸杞。
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