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号本身。
航空港指挥中心,也在有条不紊的遥控息壤号,进行探月工作。
经过测试员的测试,宇航服在月球表面工作良好,下一阶段二十五名宇航员分成三组,一组在息壤号内部维持飞船预转,一组外出绘制月球地表环境,另外一组则开始重要的工作。
挖土!
从息壤号的货舱中,开出来三台特殊的机器,这三台机器上面都有统一的文字——土行孙。这就是土行孙相控阵盾构机,特别为月球环境开发的钻地盾构机。
三台盾构机迅速在月球地表钻洞,在未来几个月时间里,它们将在息壤号地下钻出一个基地雏形,然后从息壤号上卸下货物,不断装修这个基地,从此长期在月球维持。此外还有计划在基地上方建造玻璃大棚进行种田,把华夏人与生俱来的种田技能点亮月球。
月壤没有有机成分,也不含水分,理论上是无法进行种田的。
但是华夏航天局早就联合农业专家,进行了相关技术论证,研究出了月壤改造的方案。从地球携带有机材料,再混合宇航员们的粪便,从而补充月壤欠缺的材料。这样经过改造的月壤,就能简单耕种一些农作物了——当食物肯定是不够的,只是一个科研项目。
而这个玻璃大棚,说起来也是高科技满满。
众所周知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巨大,白天可以达到一百三十多度,晚上可以达到零下一百八十多度。所以想要建造玻璃大棚,解决温度就是最大的难题。
但这一切,都被杜恪随手搞定。
他在主持南天门计划的时候,就随便研究出了“超通透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制造出的材料,具有玻璃一样的质感,并且具有高度保温作用。所以白天阳光直射这种“仿生玻璃”时,会被隔绝大量的辐射,从而让温度小幅度上涨,晚上又能保证温度不会散失。
仿生玻璃不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