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时,刑台在烟雨迷蒙中,哪里有什么人?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是杨巍家的家训。
那个匪首,是杨巍的父亲。
有的人家世代为奴,有的世代为官,有的世代为商,有的是诗礼簪缨之族,而杨巍家,却世代为匪。
干这一行,按他爹的话来说就是提着头过日子,所以活着不必太过得瑟,死了也不必太过感伤。
他再愣愣站了一会后,转身离开。
......
杨巍真的是神算子吗?他真的能从姚大人的面相看出姚大人的吉凶情况从而出声提醒助盐队避过一劫吗?
事情是这样子的:
劫匪们早在几个月前就盯上了那队倒霉的商队。
并早就查知他们会在这一天过这一个山。
杨父是匪首,杨巍是匪徒们的少主,同时也是他们的智囊。
如何劫这个商队的一切计划和准备,都按杨巍的指示而行。
他们准备了许久,万事俱备,只待商队过关。
但是,要行动时,他们发现有一官家运盐队几乎与那商队同时进入狸山。
官家商队他们不想招惹,而且,这还是一队由帝都盐官所领的队伍。
他们也没把握同时应付两个队伍。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阻止官家的运盐队伍通过。
于是才有了“杨真人”给姚大人建议的那一幕。
杨真人当时在外寄住,其实就是为了把风,为防有队伍或盐队出现特殊情况要过山。
不曾想三更半夜的,竟有一队马队过这一个凶山。
情况特发,而且马队行进又快,杨真人根本来不及阻止。
汪净慈讲得确实没错,人生这个棋局确实比实物的棋局有趣得多了。
在人生的棋盘上对奕,不仅有人算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