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方知智很顽固,愚忠。
这也许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例子之一吧。
这是他至死都护杨德晏的原因,也是他被杀而不是被俘的原因。
这种人在杨德晏死后,也绝不会成为俘虏。
在这乱世,各为其主,天下群雄逐鹿王法境之下,江山如棋,入局之群雄人人如棋子,在棋盘上争权掠地,生死博奕。
在生死棋局中,被人棋高一着而吃掉,就要认输。
技不如人,就要认输。
输不起就不要入局。
吴远征是看得明、输得起的人。
方知智不是。
杨德晏若死,他余生只有两种结局,一是跟着杨德晏一起死,二是与太元不共戴天,用尽余生所有的力气去为杨德晏报仇。
所以,他必须死。
.......
吴远征收到长乐王与方知智的人头后悲伤痛哭,难免与众将祭奠一番。
他并没有表示愿降,而是让来人给李君慈带回一句话:君是君子,安忍见君子死无全尸?
君慈派人把长乐王与方知智的尸身也给吴远征送了过去。
吴远征将两人的尸体安葬,但依然没有归降。
直到两天后,頤水关投降的消息传来他也没有马上表态,他只是按兵不动。
頤水关,是罗县通往洛州最重要的关口。
頤水关丢失,就等于说不仅洛州断粮,而且,淮县与洛州连互相照应的路都被断了。
长乐王已战死,长乐军回路被截,粮草之路也被截断,而且,退回河西的长乐军,再次趁势过河,四面楚歌之下,长乐军军心大动,内部先乱,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突围,回长乐待东山再起,一派主降。
两派各不相让,气氛紧张,内乱似乎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