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不知道的吧。”师太说:“杨贵妃死不肯招,太子又死了,这就死无对证了啊,即使怀疑,你也很难拿出实证来。也许正因为不知道是谁,皇家又不打算处理杨家妇孺,所以桓帝为免后患 ,在临终前,给太子留了一道密旨。”
“什么密旨?”
“自大杨妃之后,杨家女不得为后,杨家女所生的儿子,不得为太子,更不得为帝。”师太说:“这道秘旨,由皇帝一任任传下去,只有继任者才能知晓。”
“那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杨妃死了不是还有个大杨妃吗?”师太说:“大杨妃生了个十皇子。桓帝死后,苏皇后就想把大杨妃母子也给弄死了。”
“皇帝不说有遗言说要善待杨家妇孺的吗?”
“虽是如此,但苏后心中总有一根刺,一:她觉得,杨家既然想效法吕不韦,那大有可能,这大杨妃的儿子也不是皇家的骨血。为了保证皇家血脉的纯净,她想除掉这孽障。
二:杨家落得如此下场,她怕杨家会复仇。她苏家本就与杨家不对头,而她的儿子又在皇位上,这天下以后就是她的儿孙们的了,杨家现在虽然元气大伤,一时难成气候,但若若干年后,杨家少小一代成材了呢,一报复,岂不将所有仇恨都报在她的儿孙身上了吗?
若还有一个杨家的骨血潜伏在皇家,到时,杨家与他里应外合,那简直后患无穷!
三:因小杨妃和杨家的事,皇帝都是秘密处理的,对外公布的不是实情,知道事件内情的人没几个,若多年后,知情者相继离世后,这杂种一脉成了气候,阴差阳错地把持朝政甚至继承皇位呢?那岂不是让“吕不韦”的阴谋得逞了吗?”
所以苏后想解决了大杨妃母子。
当年,她把鸠酒都准备好了,在关键时刻,却被景帝拦下了,景帝说十皇子是皇家骨血,让她放过大杨妃母子。